11月20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圆桌对话在广州市顺利举办。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宝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卢晓中、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莫家豪、厦门大学教授邬大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廷柱、广州大学教授刘晖、清华大学教授石中英、北京大学教授陈洪捷、香港大学教授杨锐、浙江大学教授张应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盛兵、东莞城市学院教授李树英聚焦当前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研讨。大家认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现实和需求,应鼓励高校分类发展,探索不同的发展理念和形态,各展所长,办出特色;大湾区高教联盟规划应从聚焦共同利益转向创造共同价值,高教集群发展宜建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协同的整体性,促进高教集群发展的多样性,推动以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为重点的管理一体化,在教育学术上要优势互补、互学互鉴、形成合力;应注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深度开放的社会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面向人人的弹性、灵活的终身学习制度,通过教育转型塑造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要扩大高校用地和招生规模,引入葡语国家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培养高端人才,实施产业孵化、科研转化,并视情适度实施高教产业化,构建多维度制度和体系创新;应注重培育粤港澳三地青年人的全球素养,切实做到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教科院副院长于发友在致辞中指出,本届圆桌对话既是大湾区高等教育研究前沿成果的集中交流展示,也是为更好地促进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发展出谋划策。他强调,要聚焦国家和大湾区重大战略需求谋良策,围绕粤港澳高等教育融合发展解难题,打造区域高等教育研究新高地,引领中国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高等教育国际示范区、打造科创高地和人才高地提供智力支持。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谷忠鹏指出,如何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推进粤港澳三地高教各展所长,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创新、合作服务,是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广州大学副校长吴开俊指出,为融入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大局,“十四五”期间,广州大学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与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合作办好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努力扩大在校港澳台学生规模。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吴新华指出,广州在吸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作为大湾区高教改革的先锋,广州市将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探索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高地。
会议设置对话环节,与会听众分别就港澳与内地合作办学、青年教师发展、区域教育智库建设等问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互动。
本届对话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对话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教育智库平台优势,集聚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为打造粤港澳国际高等教育新高地提供了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智力支持。我院合作发展处、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负责同志和相关研究人员参加线上会议,广州大学、广州教研院、华南师大、南方科大等高校近100人参加线下会议。